联系人:李总
手机:15366249917
邮箱:lin-c@lceptech.com
地址: 张家港市杨舍镇长安南路200号(大成广场)B幢B519
絮凝剂作为水处理药剂体系中的核心成员,通过架桥吸附、电荷中和及网捕卷扫三重机制,在悬浮物去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这种"水质净化工程师"根据化学结构与作用机理,可分为无机、有机及微生物絮凝剂三大类别。
无机高分子絮凝剂(IPF)以聚合氯化铝(PAC)为代表,其水解产物形成的多核羟基络合物,能同时发挥电性中和与吸附架桥作用。相比传统硫酸铝,PAC的Al13形态含量更高,在pH值5-9的宽范围内保持稳定,处理低温低浊水时表现尤为突出。铁系絮凝剂如聚合硫酸铁(PFS),则凭借更强的氧化性,在去除色度、藻类和重金属方面展现优势。
有机絮凝剂以聚丙烯酰胺(PAM)及其衍生物为主角,其链状分子上的活性基团(-CONH2)通过吸附悬浮颗粒形成网状絮体。阳离子型PAM通过电性中和机制,对细微胶体(粒径<1μm)的去除率可达95%以上。阴离子型与非离子型PAM则更擅长处理高浊度废水,与无机絮凝剂复配使用时,可提升沉淀效率30%-50%。
微生物絮凝剂作为新兴力量,通过细菌、真菌等代谢产物中的蛋白质、多糖类物质发挥絮凝作用。这类天然高分子具有无毒、可生物降解的特性,在处理食品废水、制药废水等特殊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,但生产成本较高。
实际应用中,絮凝剂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水质特性(如浊度、pH值、污染物成分)、处理工艺(沉淀池类型、水力条件)及经济成本。通过烧杯实验确定最佳投加量(通常0.1-5mg/L),结合pH调节(IPF最佳作用pH为6-8),可使絮凝效率提升40%以上。值得注意的是,过量投加可能引发胶体再稳现象,需通过Zeta电位监测进行优化控制。
联系人:李总
手机:15366249917
邮箱:lin-c@lceptech.com
地址: 张家港市杨舍镇长安南路200号(大成广场)B幢B519